清颜如芷 ,提灯簪花山水一程。檀香随念,素手研磨清泪一滴,寻香旧梦,转山转水转佛塔。君心相逢,承载中华香文化。

琅琊榜 | 香气淡俗世

 现当代影视行业发展高速,在很多古装剧中,经常能发现仿古的场景,虽然很多不合礼制,但是仍有部分良心制作所用场景道具却十分值得考据。《琅琊榜》的热播,也引发了观众对于古代文化及古代生活的探寻欲望。 

剧中不止一次地出现了香炉、焚香等画面。而香在古代亦是文人墨客的追求,也是代表着生活品质的表现。
剧中多次提到静妃的安眠香,和宫羽挂念梅长苏作息而做的熏香。借此,与大家分享一下中华香之文化。
中国用香的历史久远,发源于“神农尝百草,辨识百草香;先民驱虫疫,屡屡起烟霞”。香文化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自古以来备受各阶层的推崇。其主要功能有四点: 
1.宗教祭祀——礼仪的表现形式; 
2.祛疫辟秽、安神正魄——独特的药理作用; 
3.怡情、启迪才思——社交、居家生活等活动的重要伴侣。
 
剧中所谓“江左梅郎”的江左地界,其实指的就是江东,而三国从东吴到后来的东晋及宋、齐、梁、陈这六个政权都建立在江东,大梁以金陵为京城,《三字经》云:“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正是这一设定。
       
沉浸在电视剧里,我们以为理解了梅长苏的一生,跳出电视剧,在风云莫测的六朝时期,梅长苏身份神秘,一介布衣却在皇室和大臣之间斡旋,成为第一谋士,皇室宗亲也对他言听计从,根据时代背景而言,实际上梅长苏的原型就是陶弘景。     
编剧或许使梅长苏的身上存在陶弘景的影子以为影视人物的塑造奠定了合理的基础,梅长苏以江湖人的身份介入宫廷斗争,乃至军国大事,虽有麒麟才子之名却只是客卿之位,在历史上,陶弘景基本上扮演了这种角色。         
陶弘景,字通明,齐梁间道士、道教思想家、医学家,炼丹家,文学家,自号华阳居士,丹阳秣陵人,卒谥贞白先生。入齐,为诸王侍读,除奉朝请,征左卫殿中将军,其思想源于老庄,并受葛洪道教影响,亦杂有儒佛观点。    
说到陶弘景,他与香倒还有几分缘分。他曾为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增补录方一百零一首,并改名《补阙肘后百一方》。这本书是古代汉族医方著作,也是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其中一些用香方法对后世中医的熏洗外治疗法与合香的习惯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就有他一个制作香囊的方子:“青木香、藿香、鸡舌香、胡粉各二两。上四味为散。绵裹之,纳腋下。常作,瘥。”
香囊是中国传统的用香习惯,剧中宫羽姑娘求见宗主不得,只能托十三先生转交香囊给梅长苏,香囊不仅表达了宫羽的爱慕之意,更可能是担心长苏的病情,而制作香囊起到祛疫避瘟之用。        
剧中梁帝因为经常梦到故去的宸妃而失眠,于是静妃献上安神香。
据《肘后备急方》所载《太乙流金方》: “雄黄三两,雌黄二两,矾石、鬼箭各一两半,羖羊角二两,捣为散,三角绛囊贮一两,带心前并门户上。月旦青布裹一刀圭,中庭烧,温病人亦烧熏之,即差。”    
此方便有助眠祛邪的作用。可治疗独言独笑,悲思恍惚之人,亦有助眠安神的作用。  
所以,其实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中,香,不也是无处不在的么。其实长久以来,我们都不陌生香,香炉,我们只是忽略了它在各个场合的使用。它一直都存在,默默无闻的充当摆设,但是又因为这些细节,构成了生动的生活画面。 
香之道,存在即合理。

分享到:

中國香道群:92687726 我們愛香道,更愛傳統文化,歡迎愛香之人加入討論
标签:中国香道的历史中国香道文化
分类:香道故事| 发布:ixiangdao| 查看: | 发表时间:2015-11-11
原创文章如转载,请注明出处:转载自中国香道 http://chinakodo.com/
本文链接:http://chinakodo.com/post/250.html

相关文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