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颜如芷 ,提灯簪花山水一程。檀香随念,素手研磨清泪一滴,寻香旧梦,转山转水转佛塔。君心相逢,承载中华香文化。

孑然,风雅一炷香

 天地清念,宁静之道

香道,乃指从呼吸去享受香气,养身健体、凝气安神的一种高尚优雅的方法。它始于中国,至古尧、舜、禹、礼记中谈及祭天、礼佛、殷商时代就有香炉问世,汉末的《名医别录》对其就已经有文字记载,至今已有几千年历史。

香道和之道,和身心;香道敬之道,敬天地;香道清之道,清杂念;香道寂之道,寂心境;香道天之道,天地合。香之一道,始于先古人类对天地宇宙的一种敬畏而延伸出的一种文化,并不只是狭隘地指佛道所供的香。

从香道在中国的历史来看,汉代之前用香是以汤沐香、礼仪香为主,汉魏六朝博山式的熏香文化大行其道。隋唐五代用香的风气更盛,东西文明的融合,丰富了各种形式的行香诸法。宋元时,品香与斗茶、插花、挂画并称,为上流社会优雅生活中怡情养性的“四般闲事”。至明代,香学又与理学、佛学结合为“坐香”与“课香”,成为丛林禅修与勘验学问的一门功课。清三代盛世,行香更加深入日常生活,炉、瓶、盒三件一组的书斋案供以及香案、香几成为文房清玩的典型陈设。

但到后来,随着国势的衰退以及西方文化的侵入,香道日渐退出贵族和文人的清闲生活。到如今,更是乏人知晓“香道”一词,令人扼腕,惜哉痛哉。香道这一古老文化的精髓碎片,已屑屑可数,香气飘渺,再任其流失,乃不可承受之重。


置器有道,格古生情

“余尝净一室,置一几,陈几种快意书,放一本旧法帖;古鼎焚香,素麈挥尘,意思小倦,暂休竹榻。饷时而起,则啜苦茗,信手写汉书几行,随意观古画数幅。心目间,觉洒洒灵空,面上俗尘,当亦扑去三寸。”

这段明代文人生活小叙中,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器为人用”的理念,正应《闲情偶寄》中曰:“是无情之物变为有情”。器存韵,人出神!古人造像,引人遐想,带人追忆,仿佛可见高士于历史中赏玩诸器之景,古今对话,共赏清趣。

古人自会追求焚香的境界,写诗填词,抚琴赏花,宴客会友,独居默坐,案头枕边,灯前月下,可谓香影相随,无处不在。古人焚香也是极其讲究,必在深房幽室之中,用矮桌置炉,与人膝平。桌上必备“炉瓶三事”,即指香炉、箸瓶及香盒三种器具。焚香时,中间放置香炉,香炉两边各置箸瓶、香盒。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千古传唱的诗句里充盈着整个盛唐对香炉的偏爱,也裹挟着一个时代的独特韵味。

人们通常会觉得,香炉最大的功能是用作敬佛或是祭祖的礼器,其实香炉也是文人雅士的心爱之物。置于厅堂或是摆于案头,读书时焚一炷幽香,便有了“红袖添香夜读书”的美妙意境。

香炉赋予人们生命的灵性,它穿越时空,晕染着博大深远的历史文化。

中国悠久的香道文化,孕育了悠远绵长的香炉文化。没有香道文化,就没有炉具的历史。没有焚香艺术的大行其道,就没有香炉的争妍与普及。香文化在两千多年儒、道、佛争夺哲学统治权的碰撞、融汇中,始终盛行不衰。香炉也从祭祀走入了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走进了治学、治艺、治医,社交、养生、休闲。随着香道文化的渗透,香炉的种类日益丰富,香炉的文化宛如幽幽“品息之香”,回味悠且长。

我国香炉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时代的“鼎”。而据文献记载,早在西周时期就有了香炉的造型,其功能与完备的青瓷焚香炉相当。

早期的香炉主要用于焚燃禾木科以及木质香料,为控制燃烧温度使其散发出香烟、避免香灰被风吹散等因素,这一时期的香炉多为浅腔有盖的“熏炉”。香炉的造型、工艺及体积等方面在此后的不同时期里,一直紧密伴随着焚香活动中所用的香料、功能及场合等因素的变化而演变,成就了博山炉、兽炉、多足炉、高足杯式炉等经典样式的香炉及派生出的种种香器。

典籍考证:“香炉之制始于博山炉”。博山,相传为东方海上的仙山。博山炉的上盖雕镂山峦之形,上有瑞兽、羽人、朵云等图案,炉腹为半球形,下承以深盘,盘中注水,喻义海中仙山。在此香具中焚烧香草、香木或香料,其袅袅香烟宛若神山之上终年缭绕着的云气。

香炉种种,与文化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是一种情趣和意境的载体。作为一种造型和材质都十分复杂的器物,虽然随着生活内容和生活方式的变迁,它的实际作用已经如同那淡淡飘散的轻烟而远去,但时下,它已然成为收藏者的新宠,人们对于香道香器的认识也重新回归到了文化认识的层面上。


和香本草,犹如上医

香与中药医学关系密切,天然和香的药性在焚烧时被熏蒸而出。透过呼吸药性随香气入口、鼻、皮肤,直接通于肺腑气血,对身心有很大助益。古人焚香养气,调理气血、解风邪、开郁散结、提神醒脑、散瘀止痛。从而达到防病养生,进而养性、养命的目的。

《素问》云:圣人不治已病之病,治未病,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譬尤渴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用现代的语言可以解释为预防医学。因名之故,促进身体健康,预防疾病发生,预防胜于治疗的积极行为。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药方》提及:“上医医未病之病。”

透过用香让身体各个部位系统达到和谐、稳定、平衡,以及拥有健康的身体,喜乐的心情,以自身的疗愈能力见证生命的奥妙与神奇。

和香既防病养生,又怡情养性。可以说一场香席,一炉熏香,即是人文的智慧又是精神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完美结合。

香物虽微,位重。一款讲究、严谨并且有传承作为依托的和香起作用是香亦是药。《本草纲目》记载“脾胃喜芳香,芳香可以养鼻也。脾属土,土暖而喜芳香,故而香可入脾、开胃、透心、透骨、通络、利窍、散瘀、逐秽,即可养神、养生亦可开窍开慧。”

传统的和香原理讲究的是“香气养神”注重养生阳性,开窍开慧。以制药的理念及过程严谨制香,视香为圣品。

人与天地相应,人体的健康情绪等等皆受大自然环境的影响。而五脏六腑又互为表里。在病理上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协调。人生活于宇宙之中,人体亦是一个小宇宙。每一个脏腑所涵盖影响的组织与功能十分复杂多元,牵一发则动全身。治标不治本的医疗方式只能用于短暂的减轻症状,真正的解决之道即是“上医医未病之病”,使每个人成为自己的上医。而香之一道,适逢其会。



香草三弄,料理饮茶

东西方都热衷于用香,对香料的使用形式虽有不同,但都是对美好生活追求的体现,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西方人对香的使用更注重直观性和实用性,东方人用香更注重于心灵上的体验,讲究香品的品质、器物的精美、程序的考究,直至精神境界的提升以修身养性。

增色添香 香草作为调料,那种绵长的清香,闻起来就让人食欲大开;搭配各类鱼肉,则产生出不同寻常的滋味。例如西餐中常用罗勒、百里香、迷迭香等来为菜肴添香去腥,日式料理中常用紫苏配生鱼片,泰餐中也会用香茅来为鱼类增添特别的清香之气。而另一方面,新鲜香草的摇曳枝叶,有着很好的装饰性,往往令菜肴看上去更为丰富、诱人,增色不少。

香草点心 加入茴香、迷迭香或者百里香而烤制出的西式点心,从香味到口感都会有显著的改变,从而散发出浓郁的风情。

芳香茶酒 将香草与适量冰糖一起加入酒中浸泡,就会产生芳香酒。可以直接饮用,或者用作调制鸡尾酒,颜色多彩,风味独特。一般,适宜用于芳香酒的香草包括柠檬草、紫苏、薄荷、薰衣草、百里香、罗勒等。

而想要喝上优雅的香草茶,冲泡的方式非常重要。如果对香草不够熟悉,可以从大众的柠檬草、薄荷开始,而且冲得淡点;女孩喝时适当加点蜂蜜,而男性则比较喜欢冰镇的香草茶,可以依个人的口味、时间或地点而异。


南朝遗梦,焚香雅集

说到史上的文人雅集,有人举出三大:兰亭、西园和玉山。
所谓雅集,无非文人小圈子开party,或小众自娱,或聚众吐槽。
这三大雅集,兰亭太高冷,玉山略俗气。独以为,唯西园为好,因为西园有香。
宋代应该是读书人日子最快活的朝代,占城稻开始普及,大家都能吃饱饭,读书人比例不算太高,公务员编制也足够读书人有个饭碗,可以放松的玩生活、享逸事、扯闲篇。
那个时候,十六人的雅集,古器用了十数个,一般而言有茶器、酒器、香器,而其中香炉一般会占半数,甗式炉、鬲式炉、筒式炉、奁式炉、高足杯炉等等都有。从器物数量比例来看,宋人雅集,抚琴、饮酒,啜茶,都离不开焚香,甚至可以说,焚香比其它更重要。

米芾《西园雅集图记》更是有一句“水石潺湲,风竹相吞,炉烟方袅,草木自馨,人间清旷之乐,不过于此”,能玩出“炉烟方袅”的种种情趣。
宋代流传至今的雅集大多核心人物苏黄二人,其实都是玩香高手。
黄庭坚有“黄太史四香”流传于世,最为人道的逸事,是他自称“香癖”,仕途不顺之时,被贬宜州,居室简陋,与屠户比邻,却仍设卧榻,焚香而坐,自得其乐,“香十德”更是为后人知。
苏轼常常在捉笔而书之余,不忘在案前放置一个小香炉。苏东坡玩香可谓极致,例如“雪中春信”,专门收集梅上雪水,花了七年才把味道找对。至今回想也深感其爱香之不可思议。
惜乎今人的饭局,早已被所谓的饮食文化熏得乌烟瘴气,远不如古人的依山傍水、清脍疏笋来得敞快。文化的久远,就只剩下今人踮脚的怅望,追寻那一缕的青烟,甚至是那莫名的影像。

而流传至今,人们“雅集”大多逐渐转化为KTV,酒桌饭局,至于茶饮香道却少之甚少,不得不说略显浮躁。而为数不多始终坚持雅集的人们也还在继续, 


香事心境,平易近人

最早古人以香养生,因为长生不老一直是人类的终极追求,而不同的香料有不同的作用,比如檀香使人兴奋,沉香使人镇定,只要用法得当,对人体都是有益的。再者,以香养性,由香雅慧。以香养心,由香启智。

而对我们现代人来说,喧嚣繁忙似乎已是常态,对金钱与成功的追求,无尽的欲望,令心灵在冷漠和激情两种极端情绪中交替游走,当遇到困境或情绪无法消化时,就造成了沉重的压力。此时,如果可以置自己于一境,焚上一柱清香,闭目养神,静静感悟香气带来的奇妙感受,放松心灵,实在是不错的选择。

可是很多人以为,玩香的门槛很高,不敢亲近。其实不然,香之一道,完全重在个人的心境,与金钱无关。当代生活,玩香一般有三种形式:线香、香粉、香材。线香是最简单的,只要有香插就可以。香粉和香材比较麻烦,香粉要用到香炉、香灰、香篆,复杂一点的会用到灰押、香勺和香铲。香材用到的东西就更多了。

线香、盘香、塔香、锥香、香粉等都要通过熏燃才能闻到香味,所以品香对场所也有要求,最好在一个不大的无风静室,有香茗、琴音、同道则更佳。香可以很容易地营造出一个轻松、愉悦、空灵的氛围,可以让人放松身心,也可以让人悟道入禅。

香的美是一种原始的、纯朴的简洁美。它轻柔、飘渺、朴实无华,它的“行”是虚的,升腾不止,却又无所不在,正是在这个时候,香与道相逢。仁者爱人,静者静心,寻一安谧之处,摆上一只老式香炉,点上一柱香,静坐,闭目,任香袅袅扑面,缓缓回旋,千种风情、万般意象纷呈眼前,如衔橄榄,其味咀嚼不尽;如聆箫音,余韵悠悠不绝,古人幽静娴雅的高雅正向我们缓缓而来。

分享到:

中國香道群:92687726 我們愛香道,更愛傳統文化,歡迎愛香之人加入討論
标签:中国香道文化中国香道的历史中国香道中国香文化
分类:香道文化| 发布:ixiangdao| 查看: | 发表时间:2015-10-20
原创文章如转载,请注明出处:转载自中国香道 http://chinakodo.com/
本文链接:http://chinakodo.com/post/239.html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