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颜如芷 ,提灯簪花山水一程。檀香随念,素手研磨清泪一滴,寻香旧梦,转山转水转佛塔。君心相逢,承载中华香文化。

「离骚余香」春兰秋菊兮终古

 
中国香道文化始祖,香草美人忠君爱国。屈原曾经辅佐楚怀王,忠贞贤能而被奸人所害,曾两度被流放,终因不忍国家沦亡,投汨罗江以死谏怀王,并写《离骚》以明志。要讲香道,屈原的《离骚》不得不读。 屈原在《离骚》中涉及香草意象的地方共三十四处:
“扈江离与辟燕兮,纫秋兰以为佩”
“昔三后之纯粹兮,因众芳之所在”
“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
“余既兹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芷”
“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畦留夷与揭东兮,杂度蘅与方芷”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委劂美以从俗兮,苟得列乎众芳”
“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
“苏粪壤以充帏兮,谓申椒其不芳”
“余既以兰为可侍兮,羌无实而容长”
“椒专佞以慢稻兮,木杀又欲充夫佩帏”
“既干进而务入兮,又何芳之能祗”
“芳菲菲而难亏兮,芬至今犹未沫”。
 
“明德惟馨”,屈原用香的目标与《尚书》所言可谓如出一辙,实际是代表了古人对香的正见,正解。也应该是我们现今香文化研究的主题之一。 屈原在《离骚》中与芳香有关的诗句就有五十一处之多。“扈江蓠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也更清楚的讲明了其佩香的含义。王逸注曰:“行清洁者佩芳,言己修洁,乃取江蓠芷兰以为被服,博采众善以自约束也”。又曰:“言行仁义勤身自勉,犹莳众香也”。简白的讲就是,我要以道德完善而为至贵的目标,让香气时时护佑我、滋养我,使我达到身心的沉静和完美。
 
《离骚》中充满了种类繁多的香草,这些香草作为装饰,支持并丰富了美人意象。同时,香草意象作为一种独立的象征物,特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屈原,可谓是中国香道的始祖性人物,他不仅是位忠君爱国的仁人志士,更是对香有独到品位的香道高人。因为他,香草美人,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一个象征,象征爱国,象征高雅,象征君子。
 
由此看来,“香”在古典文学中的确是极其美丽的事物,时常牵动着人们的遐思。但而今,我们只能通过诗词,史册去怀想那个芳香无邪的时代,“香料大国”的称号不再被人记起,古典的素雅随风渐远,这是不能不令人唏嘘感慨的。
 
我们从离骚的词句中举例,来欣赏一下《离骚之香》。
1.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这两句说的意思是修身洁净,再身上披着江蓠、辟芷串缀秋兰为佩戴的事物,也就是说屈原博采众善为自我约束修身养性。江蓠、辟芷都是香草,江蓠就是芎窮,多年生木本,地下茎可供药用;辟芷是生在幽闭处的白芷,多年生木本,根可药用。兰花种类繁多,中国的兰花称为国兰,经传中所谓的兰,大多指的是兰草、泽兰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湿地。
 
2.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这四句是屈原说他自己,既栽植了九畹兰草,又种了百亩的蕙兰,分别种植了留夷和揭车更兼种了杜衡与芳芷。表示屈原虽然被流放,仍种植众香,积累众善,修行仁义。
 
3.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这是屈原有感于岁月的流逝,老之将至,害怕没世之后善名不立,为了保住有用的身体,因此早上起来就喝木兰树上滴下的露珠,晚上则吃刚开的菊花,以香木、香花之香来润泽自己的身心,屈原香洁之德由此可知。
 
以上所谈到的香草、香木,不得不佩服屈原对香花、香草的认识之广,以及对香花香草的所怀抱的情谊,也由于他一再以兰蕙来发扬君子修生养性所追求的明德之香,而被后人尊称一月兰花花神。
 
而在《离骚》中出现一十八种香草。依次为: 
1江离:(又称龙须菜、海菜) 
2芷:(白芷,做药用) 
3秋兰:(秋天开花的兰花) 
4木兰:(辛夷又称紫玉兰春天开花) 
5宿莽:(紫苏,两湖又称紫菜做香料药物用) 
6椒:(花椒,茎叶果实皆可做药与香料用) 
7菌桂:(又称桂圆,白花黄蕊桂树即肉桂,香辛味做香料用) 
8蕙:(蕙,兰花,古人以一茎一花者为兰,一茎多花者为蕙) 
9留夷:(辛夷) 
10揭车:(芍药) 
11杜衡:(马蹄香叶心形茎匍匐,似黄姜) 
12菊:(菊花诗歌中所称应为野菊) 
13薜荔:(凉粉果又称青瓢,果实秤砣状,果实做食用) 
14胡绳:(茎叶细长的香草) 
15芰荷、芙蓉:(荷花)
16扶桑:(扶桑花似木槿花朱红故又称朱槿) 
17幽兰:(兰花一种花色单纯多黄、白者,喜阴、气极芬芳,多单株生长于林中) 
18藑茅:(带香气的一种矮小茅草)。
此外有薋、箓、葹、艾、茅,榝等恶草与之相对。诗词开篇有云: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唯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一起更加说明当时的屈原对于楚国不可改变的热爱之情。屈原以香草为喻,借物抒情并不是偶然的,其中有着很大的必然。因为一方面,香草更能体现屈原的高贵的出身,非凡的气度,高尚的志趣,对理想的执着无谓。另一方面,也说明当时文人志士、王族、士大夫对香药养生、养性是何等的重视。未病先治,是我们华夏古圣先贤一直所推崇的生活健康理念。
 
由此可见,一种美好的事物加上一个高尚的灵魂和他的遭遇,形成了鲜明对比,使文章感染力大增。再者屈原的《离骚》必然是为楚王和其他百姓看,那就一定要用大家熟悉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一种美好事物的代表--香草,再合适不过了。反观我们现在的艺术创作,是不是有自己的地方特色,自己的民族特色,自己的国家的特色呢?每个城市都是千篇一律的不中不洋的水泥建筑。拜金主义盛行,无视道德底线,胸无信仰,用低俗吸引眼球,长此下去,华夏将去往何方?令人痛心疾首。人们的审美似乎也慢慢退化了。此时美人玉损兮,香草犹其菲菲。还好历史在我们前面,撇过头香草依然身边。拾起一朵秋后的枯菊,等到春天再来会是一片葱茏。
草木零落,春兰秋菊兮终古。

分享到:

中國香道群:92687726 我們愛香道,更愛傳統文化,歡迎愛香之人加入討論
标签:中国香道文化
分类:香道文化| 发布:ixiangdao| 查看: | 发表时间:2015-8-17
原创文章如转载,请注明出处:转载自中国香道 http://chinakodo.com/
本文链接:http://chinakodo.com/post/221.html

相关文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