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颜如芷 ,提灯簪花山水一程。檀香随念,素手研磨清泪一滴,寻香旧梦,转山转水转佛塔。君心相逢,承载中华香文化。

香史·先秦香传

   人类好香乃天性使然,据现存的史料来看,中国文化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肇始于先秦、成长于汉、完善于唐、鼎盛于宋。中华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的渊源便可追溯至先秦时期,而香文化更是随之源远流长,留给后人的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有史料可考,在距今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古人就以燃烧木柴其他祭品的方式来祭祀天地诸神,以求庇佑,作为活化石的殷商甲骨文,对此亦有较为详细的图案描述,“柴”字,指“手持燃烧的祭礼”,堪称祭祀用香的形象注解。

很多人认识香是从拜佛用香开始的,但香最早的是用于治病,不是拜佛。传说嫘祖父亲生病,不敢吃药,孝顺的嫘祖便把汉药磨成粉,制成香让卧病在床的父亲闻药香而病愈,传为佳话,相传这就是香的由来。

其早在“医学之祖”《黄帝内经》中有描述,说黄帝问岐伯“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受乎?”岐伯回答:“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本。其味甘,其类土,其畜牛,其古稷,其应四十,上为镇星。是以知病之在肉也。其音宫,其数五,其臭香。”这段话的意思就是,黄帝问,五脏除与四时相应外,它们各自还有相类的事物可以归纳起来吗?岐伯回答,中央黄色,与脾相通,脾开窍于口,精气内藏于脾,在五味为甘,与土同类,在五畜为牛,在五谷为稷,与四时中的长夏相应,在天体为镇星,它的疾病多发生在舌根和肌肉,在五音为宫,其成数为五。此外,在嗅味为香。于此,黄帝还说:“五气各有所主,唯香气奏脾。”这便是史料有关香最早的记载。

随之,《尚书》、《礼记》、《周礼》、《左传》及《山海经》等典籍都有很多关于香的记述。而其中《诗经》和屈原的诗歌中更是大量写到了香草,长此以往,战国时期薰炉及薰香风气已经在一定范围内流传开来。此时,已经出现了制作精良的博山炉和雕饰精美的铜炉。但是由于当时地域所限,黄河流域气候温凉,故而所用香木香草的种类有限,一般为泽兰、蕙草、椒、桂、艾蒿、郁金、白芷、香茅等常见植物。但是人们对其使用方法已非常丰富,除了祭祀用香,也通常是被用做香身、避秽、祛虫、医疗、居室熏香以及作为礼物互赠送等多种用途。

《尚书》有云:“至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禾非馨,明德惟馨。”这段说天上的神明虽然享用了人们献上的黍稷、茅草等芬香祭品,这些供品可以被神明所感受、接受,但其实这些黍稷、茅草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芳香的供品,从为政者内心油然而生的那种勤政爱民的“明德之馨”才是世界上最芳香的供品。这样的说法,表现出物质性香料祭祀之外的另一种精神性香文化,也是我国古代先贤对人文观念的一种积极追求。

而由此,“香气初发,养性为上观念对后世香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成为中国香文化真正内涵所在,流传至今。


分享到:

中國香道群:92687726 我們愛香道,更愛傳統文化,歡迎愛香之人加入討論
标签:香道知识中国香道的历史
分类:香道历史| 发布:ixiangdao| 查看: | 发表时间:2015-7-14
原创文章如转载,请注明出处:转载自中国香道 http://chinakodo.com/
本文链接:http://chinakodo.com/post/199.html

相关文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