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颜如芷 ,提灯簪花山水一程。檀香随念,素手研磨清泪一滴,寻香旧梦,转山转水转佛塔。君心相逢,承载中华香文化。

置顶推荐

最近更新

隔火熏香

        宋代之后,不直接点燃香品,而是先点燃一块木炭,把它大半埋入香灰中,再在木炭上隔上一层传热的薄片(如云母片),最后再在薄片上面放上香品,虽然如此慢慢的“熏”香不如“烧”香来得简单,但其香气释放得更加舒缓,香味更为醇和宜人,而且也能增添更多情趣,深得文人雅士的青睐。自此,除礼佛与祭祀外,这种品香方式逐渐取代了直接焚烧香料的焚烧方法,焚香方式的艺术化也提升了焚香器具的要求。下图为小说《红楼梦》中所配插图,途中金黄色的立耳宣炉中香灰垒成山形,里面放有炭火,炭火上再置隔片,最后将切成薄片的香料放于隔片上,使香料受热散香。用这种方式熏香,只有香味而无烟无火,可以在进膳时使用;茶油香匙、香箸的炉瓶,由黄杨、紫檀等木材或翡翠制成。翡翠或铜制香盒用于盛装香料,若炉中的香材气味散尽,便可继续添加。
...

2011-11-11 Comments:0中国香文化中国香道香熏香炉香品香道具
无处不香的雅致生活【一】

       目前,我们能见到最早反映古人用香历史的物品,是 “红山文化”、“青浦文化”“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陶香炉和战国时期的铜质博山炉。它们留下了香在数千年前人们生活中的身影,至今好像仍在散逸着那千年的余香。从其造型到功用的设计,是熏香养生和疗疾的器物。从其尺寸及工艺的精美来看它们是典型的室内用具,不仅适用而且还有着装饰或其他作用。

...
2011-11-10 Comments:0中国传统香中国香文化沉香檀香香炉香道香文化
传统香学

    喜香是人类的本性。可能从人类诞生之日起,人类对大自然中的香气便有了特殊的需求和喜好。人之喜香,如木之向阳、蝶之恋花,是人原始本性的显露。

...
2011-11-8 Comments:0中国传统香中国香文化香之道香品香气香熏
 沉香种类

  沉香树产於热带,生长不易,沉香的形成更不易。沉香树中国大陆已不多见,惠安有少量,现越南、泰国、印度、马来西亚、柬埔寨等地还有。由於沉香十分稀少,形成不易,古代记载的沉,现祗有其名已无实物,目前越南的奇楠沉为最上等沉香,但数量极少。沉香种类有:光香、海南栈香、番香、筏沉、黄熟沉、速暂香、白眼香、水盘香、叶子香等等。依产地种类而不同。沉香按其油脂含量分为:沉水、筏、黄熟。沉水也叫水沉,是沉香中实质或较中间的部份,膏脂凝结较紧密、结实的部份,投水即沉,是名沉水;半浮半沉的叫筏;不沉的称为黄熟香。 
...

2011-10-27 Comments:0中国香文化沉香熟结生结
香料中的钻石--奇楠

         若论金银珠宝,以钻石为首,而奇楠就是香料中的钻石。珍贵的奇楠是从沉香中寻找出来,原本沉香就是高级香材,最高等级的沉香就是奇楠。奇楠与沉香的区别,前者具备入口香软麻凉黏等特性,不需燃烧本身就有清香味,药性比后者温润。

...
2011-10-26 Comments:0中国传统香中国香文化琦楠沉香香料
琪楠

 奇楠-又名枷南香、琪楠、伽南沉等等。一般在风树近根部的伤口结香处油脂量含量丰富,与死沉本是共生体,但油脂在醇化的过程中产生质变,形成与沉香完全不同的新物质。也就是说,挖到一个埋藏沉香的坑,里面可能全是死沉,但也可能会有极少部分琪楠,可惜更多的情况是只有沉香没有琪楠。
...

2011-10-25 Comments:0中国传统香中国香文化沉香琦楠
中国古代生活用香的风俗考--熏燃之香

        中国古代的达官贵人很早就注意到了香的妙用,通过熏燃香料来驱逐异味。石崇家的厕所因为焚香曾经声名显著,成为一时笑谈。在石崇以前熏香多出现于宫中。那时香大多产于西域诸国,西域离中原路途遥远,同时中原的海外贸易还没有发展起来,宫中仅有的香料都是通过西域诸国的朝贡得来的,熏香也最早成为宫中的习俗,大多用来熏炙衣被。《后汉书·钟离意传》记载,“蔡质《汉官仪》曰:‘尚书郎入直台中,官供新青缣白绫被,或锦被,昼夜更宿,帷帐画,通中枕,卧旃蓐,冬夏随时改易。太官供食,五日一美食,下天子一等。尚书郎伯使一人,女侍史二人,皆选端正者。伯使从至止车门还,女侍史絜被服,执香炉烧熏,从入台中,给使护衣服’也。”可见当时用香熏烤衣被是宫中的定制,并且有专门用来用香熏烤衣被的曝衣楼,有古宫词写到“西风太液月如钩,不住添香摺翠裘。烧尽两行红蜡烛,一宵人在曝衣楼”。当时熏香的器具很多,主要有熏炉和熏笼。在河北满城中靖王刘胜墓中,发掘的“铜薰炉”和“提笼”就是用来薰衣的器具;湖南长沙的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文物中,也有为了薰香衣而特制的薰笼。汉代更有博山香炉响誉于世。

...
2011-10-11 Comments:0香道具中国香道的历史卧室用香办公室用香沉香木郑州沉香
中国古代生活用香的风俗考--焚香礼拜

        凡有佛寺之处必有香烟萦绕,居士之家也必设香案宝鼎。佛教认为香与人的智能、德性有着特殊的关系,妙香与圆满的智慧相同相契,修行有成的贤圣甚至能散发特殊的香气。佛教还把香引为修的法门,借香来讲述心法和佛理。佛教以为“香味佛使”,“香为信心之使”,上香是佛事中必有得内容。并且香也是佛殊胜的供养,如《法华经·法师品》列“十种供养”:花、香、璎珞、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伎乐,其中四种都是香品。佛家认为香对人身心有直接的影响。好香不仅芬芳、使人心生欢喜,而且能助人达到沉静、空静、灵动的境界,于心旷神怡之中达于正定,证得自性如来。而且好香的气息对人有潜移默化的熏陶,可培扶人的身心根性向正与善的方向发展。如香薷正气,若能亲近多闻,则大为受益。所以,佛家把香看做是修道的助缘。香在道教仪式中也被普遍使用。道教经典对于用香也有明确的阐述,认为香可辅助修道,有“通感”、“达言”、“开窍”、辟邪、治病等多种功用。

...
2011-10-11 Comments:0中国香道文化香插香炉郑州沉香沉香线香沉香木
中国古代生活用香的风俗考--颐养性情

        中国香道颐养性情是文人雅士才思的源泉。中国香道的沿袭发展能够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高度的艺术品质,历代文人雅士功不可没,并且最能代表中国香文化整体特色的也正是文人的香。文人士大夫不仅视用香为雅事,更是将香与香气视为濡养性灵之物,虽不可口食,却可颐养身心。因为古代文人用香,不只是享受芬芳,更是用香正心养神,故文人的香文化也是一种讲究心性的文化,文人的香也是一种启迪心灵、激发才思的催化剂。唐宋以来,整个文人阶层普遍用香,焚香、制香、赠香、写香、咏香,以香会友,种种香事成为文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同时,也涌现出了一大批咏香的佳作,数量众多,内容丰富,或写熏香的情致,或写香具,或写香品,托物言志,寄予情思。欧阳修有“愁肠恰似沈香篆,千回万转萦还断”;杜甫有“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王维有“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李商隐《烧香曲》有:“八蚕茧绵小分炷,兽焰微红隔云母”;李清照《醉花阴》有:“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瑞脑”指龙脑香,“金兽”指兽型铜香炉)。陆游有“一寸丹心幸无愧,庭空月白夜烧香”宋诗人黄庭坚还曾直言:“天资喜文事,如我有香癖”。其所作《香之十德》“感格鬼神、清净身心、能拂污秽、能觉睡眠、静中成友、尘里偷闲、多而不厌、寡而为足、久藏不朽、常用无碍。”更是对香诸多美好品质的概括。

...
2011-10-10 Comments:0中国香道文化郑州檀香郑州沉香沉香线香日本香道松荣堂香印香篆
中国古代生活用香的风俗考--祭天敬圣

        中国香道祭天敬圣是中华民族礼仪的表述,在我国,香用于祭祀的历史也可追述至远古时期,当时的先祖们在祭祀中燔木升烟,告祭天地,正是后世祭祀用香的先声。国人焚香祭祀天地、神灵、祖宗、圣人的习惯从商周延续至今,不同的民族、地区和敬奉的对象的不同,具体的仪式规程也各不相同,但无一例外地强调人内心所要保持的正确、良好、纯净的心态,即诚心、恭敬心、清净心、信任之心、感恩之心、慈悲之心、忏悔之心、知足之心等等,只是敬香和所有祭祀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此外,良好的心态必须贯穿到神情、仪态、举止动作之中,达到外在的端庄和虔敬。心中默念(或声念)所敬奉的神明和祈愿的内容,祈愿他人获得幸福,并回报神明的恩典等,同时,用相应的姿势和动作强化自己的信念,如低头、合掌、躬揖、跪拜、匍匐等等,籍着缭绕的烟雾,传达心中那份敬意与追思,以达到感应神灵、敬奉神灵、敬奉先圣、祈福免灾的目的。

...
2011-10-10 Comments:0郑州檀香郑州沉香中国香道文化日本香道松荣堂沉香线香